杜之外由二十世纪七十年末开始追寻艺术,当时香港画坛仍盛行现代水墨画,他感到中国南宗山水画的价值与精神曾在现代水墨画裏被再度重估与发挥,但北宗山水画的价值与精神则似乎被忽略,於是他便尝试以喷漆的技巧来再次显现中国北宗山水画的风貌,自经此次尝试後,杜之外感到在香港写山水画极其量只能将古画加以剪裁,或将部份画面放大或缩小而已,因为名山大川皆不在香港,又那裏能有山气淋漓,气势磅礴的神韵以供投入呢!
由此,杜之外不期然地感到在香港追寻艺术的困境,因为传统与现代都不曾在香港诞生,追寻者在摸索时未能有任何的凭藉。在一九七六年,他将这颗情怀表现在一组名为《云裏云外》的画作裏。风平浪静时,云雾稀渺时,追寻者会视野清晰,较易寻找自我;风起云湧时,层云掩盖之际,追寻者会视野模糊,迷失自我。
自《云裏云外》後,杜之外感到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艺术家不免有时奔向前卫艺术的行列,有时又踏上回归传统的道路,也许这正显示传统与现代的取捨仍成为中国艺术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以及艺术家藉此来寻觅短暂的栖息之所,习暖的家园吧!杜之外在1977将这颗情怀表现在一组名为《何处是吾家》的画作中。1978年的组画《云渺渺.海茫茫》则是探讨及怀疑扬名异域的中国艺术家对中国现代艺术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由外国艺术人来衡量中国艺术是否适当的问题。
1977-79年杜之外就读香港葛量洪教育学院,在就学期间,他徘徊在中、西文化的抉择与取捨的道路,也思考文化认同与文化身份的问题。他阅读了大量艺术与文学的书籍,特别是中、西艺术理论、台湾现代艺术与文学、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两年的学习与思考,他明白到自我与定位到文化认同。他肯定自我是东方人,活在东方,就应为未来的东方努力。
1982年他完成了《莲的联想》系列作品,表达一个现代中国人的情怀。他在作品裏浑融了中国的玄学思维、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现代文人的情怀及西方艺术元素。1984年以手绘佛像与叁十二块镜片组成《静观自在》装置艺术作品,浑融多元的文化来在表达中国文化与情怀。杜之外也自此开始从哲学去寻找他的艺术路向。
1986-89年,他入读香港佛教能仁书院,研习艺术与哲学,经过叁年的学习与研究,他凝聚了他的文化观―从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来发展个人的艺术,禅宗、现象学与空的思想也成就他的人生观与艺术观。
1984-88年在香港推展艺术评论,创办评论两岸叁地艺术发展的视艺刊物《熔炉通讯》,并担任编辑及发展刊物为海内外中国艺术家交流的园地。
1988年投入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结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华人艺术家推展「艺术中国」的意念,为中国当代艺术探索新路径。
1989年结集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美国华人艺术家组成「艺术行动」,先後在海内外举行展览、讲座、座谈会及论坛推展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中国」的意念。
1995年在香港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学术会议,探讨廿一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及「艺术中国」的意念及推行。多位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澳洲、加拿大、欧洲及香港的著名学者应邀在会议中发表论文。
杜之外先後在中国、香港、台湾、澳门、星加坡、加拿大及澳洲等地展出作品,作品为上海美术馆、香港法国文化协会、澳门市政厅、澳洲悉尼大学、加拿大卑诗大学亚洲中心、加拿大中华文化中心等机构及私人收藏。
杜之外
孔长安
郑胜天
Bruce Parsons
传略
出版艺术杂誌
策划学术会议
创办艺术行动
© 2008-2019 Jiwye To, All Rights Reserved.